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英烈故事讲解比赛 | 曾瀚:《信仰的力量》
时间:2020-07-31 14:37:53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仰的力量》

——英烈故事讲解比赛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瀚

本次英烈讲解比赛二等奖荣获者

作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当我第一次踏进我们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时,映入我眼帘的是展厅里的第一位烈士谢文锦;当我来到他的老家永嘉,走进永嘉革命烈士纪念馆,我看到的第一位烈士也是谢文锦;而在中国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摆在第一方阵的依然有我们的温籍烈士谢文锦。我决定去寻找他短暂的33年的生命密码。

1921年,谢文锦告别祖国,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人到俄国革命的中心,十月革命的发祥地莫斯科留学,去接收了原汁原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洗礼。

此后,谢文锦将马列主义带回国内,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中,成为了一名青年革命实践家。1924年,受中央的指派,谢文锦回到家乡温州建立了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谢文锦在温州传播革命的种子,唤起了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其中包括谢文锦的学生金贯真、李得钊在与老师分别数年后受到教导,更加坚定了他们革命的决心,为后期红十三军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干部基础。也真正让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做法在温州生根开花结果。

温独支成立后,带动了浙南各地党组织的建立,使浙南地区迅速成为了一片“红色热土”,为浙南地区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南方战略支点”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谢文锦亲手点燃的革命之火,如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1924年温独支成立,1930年红十三军在他的家乡永嘉成立,1935年红军挺进师在平阳三门活动,1938年中共浙江一大在平阳召开,200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我们浙江唯一入点入线的,一个是嘉兴,一个就是温州平阳,如果说嘉兴是红船,那么我的家乡温州就是红都,红都的红色火种就是谢文锦在1924年亲手播下的。

谢文锦不仅是个青年革命实践家,他还是位革命理论家。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沉甸甸的理论遗产就是《列宁与农民》,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也都是农民,谢文锦以世界眼光看待中国国情,以世界的眼光看到了中国的农民问题。中国民主革命28年,就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领导的军队,全都是穿军装的农民,没有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在广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在这摇篮里有一本重要的教材,就是谢文锦撰写的《列宁与农民》。

在谢文锦如此短暂的33年时间里,作为一名讲解员,我不满足于他光辉的革命历程,我继续追寻他,时间回到了1927年那个秦淮寒夜。

1927年4月10日,那是个腥风血雨的夜晚,天空被团团乌云笼罩,显得格外阴沉。当天深夜,谢文锦与几位地委委员在南京大纱帽巷10号召开地委紧急扩大会议,由于会议召开仓促,机密工作做得不到位,次日凌晨两点左右,敌人带着50余人突然闯入,包围了整个会场,现场气氛十分凝重。除了一人翻墙脱险外,其余参加会议的谢文锦等10位同志全部被捕。在关押期间,敌人进行数次审讯,对他们施以各种严刑拷问,他们都坚贞不屈,没有透露任何党的秘密。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敌人残忍地将刺刀刺进谢文锦等10人的脖子里,将他们气管割断,然后装进麻袋乱刀刺死。为了毁尸灭迹,又将烈士的遗体装上一辆公共汽车运出城外,在古老的九龙桥上,将麻袋抛下秦淮河中。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秦淮河水,生长在楠溪江畔的谢文锦也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我看到了这些,我就在想,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在这么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钢筋铁骨?我猜想,难道他是温州人从小吃海鲜长大,骨子里不缺钙,这样宁死不屈吗?我想,应该都不是。

我还是想在南京和温州之间,秦淮河和楠溪江之间,找到链接他生命密码的线索。我再次启程来到他的故居寻找线索,当我看到他当年的题字:欲安天下苍生,端赖同志齐心,依照马列主义,发动群众斗争,打倒列强军阀,好教宇宙重新。当看到这些,我终于明白了,也找到了他的生命密码,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