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上级动态
杨宇军:退役军人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刚需”人才!
时间:2022-06-29 17:49:48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浏览次数: 字体:[ ]

三部门印发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意见发布后,引起战友们的广泛关注。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退役军人进入校园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记者联系到了曾在军队服役多年,退役后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工作的杨宇军教授,与他围绕“校园国防教育现状、特点及问题”“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任职任教”及“大学生参军热潮”等问题进行交流。

人物名片

杨宇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高级研究员。从军25年,曾任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等职。曾在外交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获公共政策专业硕士学位。现从事传播治理、危机沟通、国际传播、新闻发布等领域的科研、咨询和培训工作,被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聘为咨询专家。


Q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请您结合校园工作感受,谈谈当前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的方向。

杨宇军:当前,学校普遍都比较重视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我个人认为,充分理解国防的内涵、校园国防教育的定位,以及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是重要课题。当前,有些学校的国防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薄、渠道受限,这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

国防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它的培育形式实践性很强。首先,在理念上,学校国防教育应当树立一个“大国防”“大安全”的理念,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大国防”“大安全”观念教育。现在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拓展到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诸多领域。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并不意味着都要爱军习武、从军报国,也可以在各自岗位上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贡献;其次,紧随着时代发展,国防教育的手段理应更加丰富多元。特别进入全媒体时代,国防教育的开展要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由抽象说理向形象感化转变,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把国防教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能参与的形式,用更易接受的生动方式吸引学生关注。

Q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成长,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请您从高校思政教育、德育工作的角度,谈谈国防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杨宇军:我们现在常说要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那么在学校,国防教育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如今的青少年学生普遍有朝气、有梦想、有激情。他们身处校园,正面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储备知识和形成对国家和社会认知的黄金期。

把国防教育同思政教育、德育有机融合,让国防教育贯穿青少年成长过程十分重要。首先,引导学生如何把专业知识学好,把技术技能学精,投身于国家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工业、科技建设等,成为大国“小匠”甚至“巨匠”,打造国防“硬实力”,增强“软实力”,这些都是国防教育的落点;其次,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要注重双向性,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国防教育就要延伸到哪里;再次,要把国防与每个学生人生成长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把对国防的关注嵌入到形势政策、国情社情、时事热点等具体领域,增强代入感和体验感,因势利导地强化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比如,当前俄乌冲突、东西方博弈、疫情防控等成为热点话题,我们就可以借此契机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军事、外交、政治、经济、舆论等诸多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交流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使大家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增强国防意识。

Q

目前,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在联合教育部等部门推进“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教育工作者,您是如何看待这项工作的?

杨宇军:国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刚需”内容,而退役军人更是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的“刚需”人才。我们常说,退役军人经历了部队大熔炉的淬炼,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是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退役军人进校园,我觉得是一个“三赢”的事情。

首先,从学校层面上讲,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退役军人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经过军队系统的教育和训练进入校园工作,他们既能胜任教学和管理任务,也能体现教育特色,赢得良好的口碑。同时,退役军人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可以成为师生的好榜样、校园里的好风景;其次,对于退役军人本身而言,投身国防教育工作是拓宽就业门路的一种优选途径,来到校园工作能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在部队积累的国防知识和军事专业技能优势,释放情怀和激情。不管是担任思政等课程老师还是军体教员,或从事教学、后勤管理工作,都能快速适应环境,干出实绩,实现自我价值;再次,从学生和家长层面上看,退役军人本身对于青少年的人生成长就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标杆意义。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能潜移默化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坚韧正直、吃苦耐劳、刚毅血性的性格品质,这也是家长最愿意看到的。

Q

让更多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从事国防教育工作,您觉得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应该更多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杨宇军:您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退役军人进校园”这项工作我认为特别具有前瞻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参与国防教育有着独有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国防教育也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职能发挥,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建设以及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重要抓手和阵地,大有可为。

首先,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以在退役军人就业培训环节,把国防教育教员、政治教官、校外辅导员等作为特殊岗位加强指导和针对性培训,引导和培养选拔一批有情怀、能讲课的退役军人成为国防教育工作从业者;其次,对退役军人从事国防教育培训行业的企业和组织进行大力扶持,在政策、资金、场地等多方面给予倾斜;第三,就是加强与宣传部门、教育部门、人社部门以及军队国防动员部门的横向联系和沟通,将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从事国防教育在机制上进行规范。同时,搭建专门输出平台或体系,搭建退役军人与校园之间的沟通平台,通过引入创业大赛、网上设置招聘通道、开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让退役军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校园开展国防教育。

特别是对于师范类退役大学生士兵,国家应该建立专门的培养、退役、就业良性机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激励甚至倾斜,在就业渠道上为他们同校园搭建“绿色通道”,让优秀的军事人才有更加便捷的渠道成为优质的教育人才。我听说,上海、贵阳等地已经开始进行试点探索,这个就很好。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优秀的人守疆土,优秀的人当老师”浓厚氛围,激励更多优秀大学生参军入伍,让更多退役军人投身校园教育

Q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中断学业前赴后继献身国防。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教育工作者,您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当兵的经历会如何影响他们今后个人的成长?

杨宇军:入伍当兵是件光荣的事,也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在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激励下,全国掀起了大学生应征参军的热潮。同时,大学生参军热潮的背后不仅折射出近年来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更是近年国家和地方针对大学生参军陆续出台诸多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的直接结果。“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奖励、学业上有保障、就业上有出路”,一套“组合拳”,使得当下青年大学生前赴后继步入军营。玉不琢不成器。青年大学生在军队大熔炉里加锌补钙、强筋壮骨,部队带给他们的是由内及外的巨大蜕变,从军的经历也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助推器”,军旅的收获让他们受益终身。

特别是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围绕“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权益维护、优待抚恤等工作有了更坚强的保障,退役军人后顾之忧得到解决,他们的获得感得到逐年提升。我记得在当新兵时学过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军人的标签、军旅的历练、政策带来的红利,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士兵一生应珍惜的荣耀和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Q

从军人到一名退役军人教育工作者,您的“跨界”给了许多退役军人启示。结合自身经历,您对于战友们走向社会有哪些期许?

杨宇军:新时代的退役军人更年轻、更有活力,他们掌握了更多现代化的军事技能和国防知识,可谓是“能文能武”。人生价值具有多样性,每个人的人生也具有多样性。“爱拼才会赢”“敢想就能成”,是很多战友们青春奋斗的注脚。退役军人从军队回到地方,在就业选择中,如果能将自己的优势和情怀相结合,把精神寄托和事业发展相融合,投身于国防教育等相关领域,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人生选择。即使不能成为职业的国防教育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关心关注和投身到社会国防教育事业中,这也是对我们难忘的军旅岁月最好的回忆和致敬。

最后,一句话送给各位战友:当军人的职业遇上“灵魂的工程师”,可在追求“诗与远方”中实现自我价值。让我们一起奋斗,把青春的底色描绘的更浓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