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最美人物】向他们致敬!“最美退役军人”系列报道(三十三、三十四)
时间:2021-01-28 09:15:00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最美人物 最美事迹 

爱岗敬业、创业致富、无私奉献、热衷公益……在温州,有着这样一群退役军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为家乡的发展助力发光。本栏目将鲜活详尽地报道“最美退役军人”的事迹,以展现我市退役军人的精神风貌。

第三十三期

本期人物:最美退役军人—致富带头 郑有才

郑有才,男,1969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6年10月入伍,1990年6月退役,现为平阳县万全镇万都村党总支书记。

郑有才是个大忙人,当过兵做过生意,办起事情雷厉风行。1990年6月,郑有才从部队退役后扎根基层,兼着冯宅村民兵连连长一职。1999年,年仅30岁的他弃商专职,肩负起冯宅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一当就是21年。二十一年来,郑有才为村庄治理和发展不辞辛劳,整日奔走在各单位、部门及村民家中,是村民眼中的大忙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小孩懂事,老人得到照顾,村民的素质提高了,凝聚力就更强了,很多事就好办了。

在郑有才的带领下,如今的冯宅村一改往日破败景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浙南孝悌第一村,村内民风朴素、环境优美宜人,一派江南好景色。郑有才也因村庄治理能力突出,荣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浙江省金牛奖”等荣誉,当选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疫情期间,郑有才带领村干部,并积极发动党员、村民代表及其他热心村民加入到村庄疫情防控战中,三天时间招募130余名志愿者志愿投入到村庄卡口的值班工作。此外,帮助蔬菜滞销的村民联系并一次性收购各类蔬菜1000余斤,为非常时期的菜农挽回了损失。

“官小管大责任重,得小失多有乐趣!”当了二十一年的专职书记,郑有才把自己悟出来的两句话挂在办公室,时刻提醒自己践行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第三十四期

本期人物:最佳退役军人服务 朱韩峰

朱韩峰,男,1980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12月入伍,2008年3月退役。现为乐成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

当年,一句“好男儿,当兵去”,让满腔热血的朱韩峰毅然投身军营;12年后,他脱下了军装,离开了部队;如今,已经转业11年的他即将迎来从军后的第二个12年,多年来,不管身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一直奋斗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一身军装一肩使命

回忆起自己12年的军旅生活,仿佛历历在目,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上战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但朱韩峰经历过多种军事专业的雕琢。2004年,云娜台风在乐清登陆,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朱韩峰随部队连夜回乐清参与抗洪救灾工作,当时带着腿伤的他和其他战士一起一趟又一趟地转移灾民,成功地将灾民全部转移到安全避灾点,已经5年没和家人团聚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母亲得知他回来的消息,漟着水给战士们送了3趟物资,却未能与他见上一面。

戎装不再使命不改

2008年,朱韩峰脱下了挚爱的军装,离开了付出12年青春的军营。如果说入伍是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身份的转变,那么退役就是转换战斗岗位。转业到地方后,朱韩峰带着部队对他的嘱咐—脑子里永远有任务,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开启了人生的又一崭新旅程。

转业后的他一直扎根在基层,从山老区的一名驻村干部到为安全生产守护的安监人,期间年年都是全市先进工作者,家里的荣誉证书保险柜都装不下了,他说“秉公履法,公心向善”就是他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2019年,朱韩峰调至乐成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面对辖区退役军人人数多和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现状,他没有退缩,从大走访大调研入手,面对面地了解掌握每一位重点对象的情况。因为他深知,只有真正沉下身子,才能和他们坦诚地交流。他拓展思路,创新理念,通过不断挖掘寻访辖区退役军人的最美故事,鼓励大家积极学习,引导大家珍惜荣誉,同时,组织成立乐成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服务社会,在倡扬文明新风中展现出退役军人的精神风貌,圆满出色完成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的试点工作。

疫情下更显军人本色

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防控成了街道重中之重的工作。在防疫期间,朱韩峰始终坚守社区卡口执勤,对辖区居民进行防疫宣传、交通劝导、体温检测、重点对象疫情排查等日常性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安排转移疑似人员、监管居家隔离人员。总之疫情当前,责任在肩,安排他到哪里,他就能立刻投入到哪里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