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梅珍

仇梅珍,女,1933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49年9月入伍,1982年2月退役,离休(乐清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对于仇梅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她是抗美援朝的钢铁战士;有的人说她是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有的人说她是仁慈博爱的公益达人;也有人说她是守护未来的暖心师长。对于这个问题,仇梅珍如是说:“其实我只是一名退役老兵,所做的也是一名退役老兵该做的事。”

抗美援朝钢铁战士

2019年,已经87岁高龄的仇梅珍收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国家给予她的一种荣誉。挂上纪念章后,仇梅珍十分高兴,她拿出年轻时当兵的照片,回回忆起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感慨道:“我16岁参军,离休后也一直在工作,这几年才闲下来,70年了,国家变化太大了。”

1949年9月,仇梅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出身富裕家庭的她身体素质却丝毫不输部队里的其他男战士,由于身材高大,做事干脆、果断,战友们几乎没有人把她当作女兵看待。1952年底,仇梅珍跟随部队进入朝鲜,在侦察工兵连担任卫生员。仇梅珍回忆,部队开拔前,他们在三八线上面对着祖国,背对朝鲜,庄严宣誓。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了他们无穷的信念和力量。奔赴战场,她剪短头发,换上男装,和全连140多名男战士同吃同住同战斗,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荣立三等功2次。

时至今日,这场战争仍然是仇梅珍最不愿提起的话题。“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了多少人民子弟兵,每每想到他们,我始终无法忘怀。”仇梅珍说,她仍然清楚地记得工兵排排长宋连根之死。那时,连队战士几个月都没有洗澡,身上长满了虱子,很容易传染斑疹伤寒,可能会导致全连不战而溃。宋连根在一处坑道里发现了一枚直径约0.8米的定时炸弹,如果将里面的火药清空,这个弹壳正好可以做一个浴缸。于是,宋连根带着仇梅珍和另一名战士去拆卸炸弹。宋连根吩咐他俩在100米以外的隐蔽处守望,自己去拆弹。“他拆过各种各样的地雷,从来没有失手过,但是没有拆过这样大的炸弹。结果‘轰’的一声巨响,爆炸了!巨大的威力将他炸得粉身碎骨,我们只找到一些他的皮肉碎片,用木头扎了一个草人,披上军装安葬在旁边。”当时从没落过泪的仇梅珍失声痛哭了三个小时。

仇梅珍说,在战场上常常需要急行军,文件、资料,甚至是棉被都要扔掉,侦查连又是先头部队,夜晚行军、白天睡觉,每天至少行军40公里,多则80至120公里。在朝鲜战场上,仇梅珍老人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轮春夏秋冬,直到1954年回了国。那一枚枚闪亮的功勋章,都见证了她在战场上的英勇坚强。

从部队转业后,仇梅珍回到家乡乐清,先后在乐清市计生、卫生、纪检等部门任职,在推动乐清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普及、老年大学教育、“五老护苗”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仇梅珍的老伴岳良忠也是一位参战老兵,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仇梅珍和老伴岳良忠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们决定在百年之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仇梅珍说:“我和先生都写好了遗嘱,百年之后海葬;而且已与温州有关单位签了捐献眼角膜的意愿书。当然,如果超过90岁,那眼角膜是没用了。老岳,对吧?”面对一般人忌讳的话题,仇梅珍却谈笑风生,一边还不时回头征询一下身旁先生岳良忠的意见。这对曾经历过炮火硝烟战场的夫妻,对于生死,有与常人不一般的诠释。现在让他们最开心的事是:“我们的孩子对长辈十分孝顺,前天,我的儿子因外出有事,反复吩咐我们,‘在家里一定不能太累了’。平时,来我们家里都是烧好饭菜,等我们吃了,然后洗刷完毕,才放心离开。”

爽朗、开心、自信、诚恳、朴实、知足、感恩……这位88岁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情怀和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上一页】
【目录】 【目录】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