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八面来风丨洞头】老兵故事会进村居 分享汶川地震救援事迹
时间:2021-05-13 09:59:36 来源:洞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洞头区霓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开展老兵故事会进村居活动。布袋岙村兵支书张益敏受邀为广大退役军人、军属和部分辖区村民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5.12”汶川地震救援事迹。

汶川地震,时间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震级达到8.0级,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这件事迅速地传遍了全中国,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抗震救灾,军队开往灾区、医疗队开往灾区,志愿者进入灾区,各种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时任上海市消防总队的消防战士张益敏是第一批挺进震中灾区部队的一员。

20小时徒步挺进映秀

部队刚刚抵达都江堰的他们被告知通往映秀镇的路已经断了,但灾情不能等,走也要走到映秀。于是,280多人的大部队抬着各种装备,从下午5时从都江堰出发,一直到第二天下午1时抵达映秀镇漩口中学,其间整整20个小时,除了不到5小时的休整,其他14个小时都在几乎没有路的山间不停行走。“很多地方,是趴在塌方的山坡上一点点地挪过去的。”据张益敏回忆,快要抵达映秀时最危险,因为天已经亮了。“晚上什么都看不清,也不知道怕,到了白天,什么都一清二楚,余震不停,不时有落石滚下,身畔就是激流汹涌的岷江。”张益敏还记得,一个战友一脚踩空往下掉,另一个战士一把扑倒拉住他的裤腿,后面四五个战士又扑过来把他拉住,才在千钧一发之际把人救了上来。

“一路上都是逃生的灾民,大家脸色都很差,不说话。”张益敏回忆当时见到很多灾民饿倒在路边,他和他的战友们纷纷拿出身上为数不多的干粮,分发给了逃难的灾民们。“一个老妇接过我们给的干粮狼吞虎咽,也说不出话来,只有一双满含热泪的眼睛望着我们。”

成功救援却以失败告终

抵达映秀镇漩口中学时,张益敏和战友们已经超过24小时没有吃东西,体力透支严重。但他们立即投入安营和救援。当时,他们是已经抵达的救援力量中装备最好的,因为战士们完全放弃了补给,把体力留给了动辄数十公斤的装备——重型破拆器械、生命探测仪、发电机等等。

随着搜救开始,张益敏和战友们很快听到一座4层楼上幸存者的呼救声。“那是一座6层高的小楼,上面两层已完全垮塌,把一个中年人压在下面。”张益敏和战友们马上破拆救人。

仅仅一个多小时,这位中年人就被大家从大梁下抱了出来。“当时他笑了,说‘我又出来了!’。我们都很开心,但转眼间,他的笑还没停下来,人就不行了,死在了我们眼前。”张益敏说,那一刻的冲击非常大,大家非常悲伤。

在映秀的每一天,都要面对很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惨烈场景,但大家根本来不及悲伤,“记得我们掀开一块学校的预制板时,发现下面压着一排十几个学生,全都已经没了,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太无力了……”张益敏哽咽道。

有险情,也有温情。

在映秀镇的日子里,消防战士们每天只能喝到稀得像水一样的米汤——那还是当地灾民送来的十几斤米,兑了大量的水熬出来的。“那个时候真的物资稀缺,虽然我们每天都要不停地救援消耗大量的体力,但大家还是尽力把能吃的让给灾民们。印象深刻的是有个灾民看我们每天只能喝米汤充饥,拉来了家里唯一的母猪,当场宰了给我们加菜。”许多灾民都加入到了给救援人员“加菜”的队伍当中,拿出的都是自家最贵重的食物。“这是真正的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张益敏说道。

事迹分享后,张益敏同志发出倡导,希望广大村民在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强化爱国意识,支持国防建设,为维护祖国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助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