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转业不转志 退役不褪色 瑞安退役军人的国防教育情
时间:2022-03-01 18:03:18 来源:瑞安日报、瑞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他们是国旗守护者

是训练场教官

是“辛勤园丁”

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身份——

瑞安市退役军人

卸下军装难褪军魂,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在各自领域,他们始终怀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力所能及普及国防知识,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退役军人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的优秀品质。

他们志愿成为国旗守护者

今年1月1日,综合性国旗教育基地——瑞安国旗教育馆前一场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让不少市民如今回想起来仍觉热血沸腾、激动人心。“当10名国旗护卫队队员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太阳,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时,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塘下市民叶艳艳说。


这支志愿国旗护卫队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去年3月,瑞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玉海街道、瑞安国旗教育馆,面向全市招募退役军人组建志愿国旗护卫队。组队后几个月,大家便穿上了迷彩服,手持95-1步枪,不断练习走正步。如今,志愿国旗护卫队的20几名队员每人均熟悉且胜任队里各个位置。


“作为退役军人,能成为一名国旗护卫者,是荣誉,也是神圣的使命,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旗护卫者,更多的是挑战,每一步抬腿,每一个甩手步伐和动作都要整齐熟练。”国旗护卫队队长孙广建说,虽然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都有本职工作,但每周仍会抽出一天时间进行训练,遇到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更会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层层加码。

“自联合组建退役军人志愿国旗护卫队以来,我们国旗教育馆就好像拥有了专属的国旗护卫队,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礼。护卫队队员们目光坚定、英姿勃发,给人以视觉、气场和心理上的强烈震撼,更好更生动地传播了国旗文化和爱国爱乡精神,无疑是‘行走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旗教育馆馆长王丛伟说。

除了在重大节日参加国旗教育馆的升旗仪式外,国旗护卫队不时会受到社会各界邀请,进行升旗仪式和国防教育。如2021年11月,国旗护卫队受邀来到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开展国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升旗仪式结束后与学生们一起重温国旗知识和国防知识,畅谈爱国这一永恒主题。

“旗帜凝聚力量,旗帜指引方向。退役军人志愿国旗护卫队的组建,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瑞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徐军凯表示,下步,该局将持续推动升旗仪式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国防教育,让大家了解国防,感受国防。

他们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参军报国

“立正,全体都有,齐步走……”2月23日晚,寒风凛冽,在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操场上,26名校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校服、手持仿真礼宾枪,在教官的一声声口令中,进行踢正步、原地踏步、摆臂等动作练习。他们的教官叫陈智,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瑞安集结号户外拓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结号”)的法定代表人。

2004年,陈智退伍后便当起了教官,指导各所学校的军训夏令营等活动。2020年,陈智成立了“集结号”,并招聘了10名退役军人组成教官队伍,主要从事住校军事化管理、军训夏令营指导、学校国旗护卫队升旗仪式训练和国防教育等方面内容。目前,公司共有16名教官,其中10名男教官均为退役军人。

“纵使脱下军装,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已经成了身上的烙印,我们都想在训练场上续写军人风采,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陈智说。在训练间歇,只要有机会,陈智就会给学生们上普及国防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教官们的感染下,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学生参军热情高涨,特别是国旗护卫队每届都有五六人报名参军。“现在我在学校护卫国旗,以后我就参军,真正保家卫国,铸巍巍军魂。”国旗护卫队的指挥员朱良锴是该校高三学生,进入国旗护卫队已有2年多,每日18时20分至19时50分风雨无阻的国旗护卫训练,让他感受到了军人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意志力。

“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保家卫国的爱国情,便是最好的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陈智说。如今,“集结号”与瑞安市五中、农业技术学校等11所学校开展合作,让更多青年感受军人风姿。

他用心浇灌小花朵厚植爱国情

他叫马春达,今年52岁,1993年退役,现任塘下镇场桥中心小学校长。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完成了从军人到教师、再到校长的华丽转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校“一把手”,他深知学校教育要坚持德育和教学两手抓,而国防教育便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德育的有效形式。”马春达说。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各所学校纷纷停课。课虽停,国防教育未敢忘,当时还在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担任校长的马春达,组织学校每周一上午开展“空中晨会”,直至复课。8时40分,全体学生身穿校服,少先队员们佩戴红领巾,各自在家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形式“隔空相聚”。隔着屏幕,学生们昂首挺胸、肃立注目、唱响国歌,用洪亮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浓浓的敬意。

去年下学期,借着开学第一课的东风,塘下镇场桥中心小学挖掘并整合学科国防教育元素,以思政课为媒介,一至六年级分别开展共宣我是中国人、唱响中国心、共画我的中国梦、传唱英模情、共读英雄事迹、致敬戍边英雄等活动,通过说、唱、画、学等多样形式厚植爱国情怀。

学校还依托瑞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与教官开展多样的共建活动,如组织“军营一日游”“军训成长营”“我是仪仗兵”等项目式研学课程,让小小“军人”在行走的课堂中加钢淬火,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新时代的瑞安好少年。

开展以“红色传承国防教育”等各种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邀请边防官兵进校园分享军功章背后的故事,邀请退休老教师开展“革命精神永传承”等爱国主义讲座,组织在校教师开展“强我国防兴我中华”主题演讲活动,利用红色走廊普及国防、党建知识……在马春达的带领下,不仅学生国防意识加强,教育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实现了德育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好局面。

“一日为军,终生铸军魂。虽然退役已有29年,但能以‘园丁’的身份去灌溉祖国未来的小花朵亦是意义非凡。”马春达说。未来,他将继续积极探索国防教育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