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老兵永远跟党走 | 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展播(三)
时间:2023-08-17 10:43:13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穿上军装,他们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脱下军装,他们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温州,就有这样一群退役军人,他们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持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在我市各个领域持续发光发热。日前,2022 年度“最美温州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发布仪式隆重举行,为了宣传“最美”,感受“最美”,弘扬“最美”,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门开辟专栏,陆续展示最美退役军人风采,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典型、争当先进,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尊崇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吴万顺

吴万顺,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1983年12月入伍,1987年12月退役,现任瑞安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
  退役以后,他在瑞安市长运公司任长途客车驾驶员,在此期间,多次勇斗车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评为“浙江省第六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03年抽调瑞安市东新公路建设指挥部任办公室主任,破解一个又一个拆迁难题。2008年任瑞安市长运公司副经理,分管安全、机务工作,多次受到表彰。2021年因父亲、本人、儿子祖孙三代从军报国,被瑞安市双拥办评为“爱国拥军好家庭”。



见义勇为有血性,多次勇斗车匪保平安。退役以后,吴万顺在瑞安市长运公司任驾驶员,由于当时长途客车上抢劫、偷盗案件时有发生。他疾恶如仇,多次不计个人安危,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勇斗凶恶车匪,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1999年3月,他被评为“浙江省第六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尽心尽责有毅力,全心投入重点工程建设。2003年10月,吴万顺被抽调至瑞安市东新公路建设指挥部,任办公室主任,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上望、莘塍辖区的政策处理工作。该公路途经5个镇街39村,房屋拆迁、杆线迁移量大。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他发扬“5+2”、“白加黑”精神,精准把握政策,挨家挨户耐心地走访拆迁户,宣传拆迁政策,反复讲解细节。2007年度被瑞安市人民政府评为“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

敢抓敢管有胆气,多措并举狠抓运输安全。2008年11月,吴万顺任瑞安市长运公司副经理,分管安全、机务工作,十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对安全违规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在同行业中率先提出“科技兴安”,提升GPS可视监控能力,有效地监管驾驶员行车行为,安全四项指标明显下降,此成果得到交警部门的充分肯定及现场观摩。特别是在上海世博会、杭州G20会议及重要节假日期间安保工作做得认真扎实,没有发生一起安保事故,受到有关部门的多次表彰及获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他积极参加防疫抗疫工作。

在每一个不同的岗位上,吴万顺都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着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把廉政关,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和服务的决心。



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张仁建

张仁建,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浙江文成人,中共党员,1976年3月入伍,1980年11月退役,现任文成县峃口镇新联村一肩挑书记、温州市人大代表、文成县人大代表。
  张仁建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精益求精谋发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争做职业道德标兵,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基层村干部之歌。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省基层优秀河长、省优秀河长、市担当作为好书记、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先进人民调解员、“最美文成人”、2019年文成县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峃口镇新联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村、市级党建示范带示范村、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铸魂赋能”,筑牢“红色堡垒”。推行“三规”建设,落实从严管理村干部“规矩十条”,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推出妇联执委参与党日共学的“6*15”工作法,被中国妇女报刊登和全县推广。严格按照“八个有”的建设标准,总计投资30多万元,精心打造了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的“残疾人之家”,并聘请了6名拥有专业技能的护工,专门照护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士。同时,开设了“来料加工”手工作坊和手工农田,为拥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残疾人提供折纸盒、剪线头等轻强度零技术手工,预计每月能为其增收800-1000元。实行“正负面信息”管理机制,强化自我约束;建立张仁建品牌调解室,实现新联村连续20年“零上访、零案件、零矛盾纠纷”出村;推行“以文养德”,设立红色基金,先后表彰优秀党员、最美孝子孝媳等30余人。
  发挥“头雁效应”,催生“红色动能”。围绕镇中心工作,成立“红色代办”,累计为群众办事1000余件,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建立“红色微网格”,慎终如始做好疫情管控、消防安全等重点工作。操办“爱心食堂”7年多,解决村内130余名留守老人的温饱问题;大力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利用智能手环、“智慧监控”入户,助力在外子女实时跟踪老人动态,让亲情不再隔山海。组织启动“芳邻守望”公益计划,以全力打造国家级妇女试点村为依托,解决农村“三留”服务难题。并在2022年4月至6月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了省人民政府民生实事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市人民政府民生实事老年学堂的建设,以及县人民政府的民生实事儿童之家的建设。
  擦亮“共富底色”,建设“红色家园”。为加快实现强村富民,新联村始终护好、守好村民的“钱袋子”。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未来乡村试点村创建,高效推进飞云江二期治理,成功打造占地4.7万多平方米的滨水公园,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8万元。同时,实施“巧手增收”计划,大力支持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如:帮助留守妇女林碎莲建成1个占地100多平方的“共富工坊”,助力村里20余名留守妇女掌握缝纫手艺,人均一年可增收5万余元。深入挖掘休闲观光等生态旅游项目,实行购置物业、资产出租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2021年村集体收入139.35万元,经营性收入50.18万元。联合组建云江旅游文化联盟,依托基层治理、生态旅游、红色革命、渡口文化等九山村4村的特色资源,带动全镇旅游服务产业大发展,扭转村社“单打独斗”被动局面,帮助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