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忠.png

黄国忠,男,汉族,1975年2月出生,江西崇仁人,中共党员,1992年11月入伍,1996年12月退役,现任苍南县火化殡仪馆火化冷藏科科长。

事迹材料

愿为生命送行

为生命送行的职业总是与噩耗和悲伤相连,就是在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殡葬行业,黄国忠——一位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螺丝钉”的退役军人,冲破各种世俗偏见,毅然投身殡葬事业,埋头一干就是22个年头,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不平凡的力量。

2000年,从部队退役回来从事机械设备工作的黄国忠,由于业务关系被派到苍南县殡仪馆安装火化炉设备。当时,苍南县殡仪馆正在建设,火化炉建成需要专业技师,于是挽留黄国忠留馆工作。得知黄国忠要留在苍南县殡仪馆工作,亲朋好友自然不能接受他这份“低贱”的职业,尤其是倍感吃惊的妻子泪眼涟涟地说:“你叫我以后如何面对外人?”面对亲戚朋友的反对,黄国忠说:“无论什么工作,总要有人去干。”他耐心地说服妻子,果断地走进了这份特殊而不受“欢迎”的职业生涯。

从此,黄国忠把殡葬事业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秉承军人本色诠释敬业和担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脏活、累活冲在前,加班加点是常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机始终是24小时开机,只要是工作需要,保证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经常说:“雷锋同志生前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其作用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2001年,苍南县推行火化殡葬改革。为了早日完成火化炉安装,确保火化炉在开馆前能正常使用,黄国忠几乎日日夜夜守在炉子旁,饿了啃包方便面,累了躺在炉子旁打个盹,然后接着干。苍南县殡仪馆刚开馆时,由于设备刚刚运行,尚处在磨合期,加上新招聘的火化工作人员对火化设备的生疏,导致火化设备经常发生故障。有次油管发生堵塞,火化炉供油系统中断,黄国忠当机立断,拆除原来供油系统重新拉皮管供油,在最短时间内使火化炉恢复了正常运行。作为一名火化技师,这么多年来,他基本没有真正放松休息过,始终惦记着设备是否安全运行,常常不分昼夜地全身心投入到岗位上,连吃饭的时间都控制在10分钟内。

2001年至2004 年,苍南县殡仪馆担负着全县及平阳县三分之二遗体的火化任务,馆里只有4台火化炉,每年火化的遗体将近9000具,火化任务相当繁重。在完成对设备保养维修的同时,黄国忠大胆改进火化燃油和进风系统,把火化每月用油控制在15吨以内,也给火化设备减少了损耗。一般火化炉的寿命厂标是5000具左右,经过黄国忠改进和日常维护,火化设备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了,为单位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苍南县是台风多发地带,每年的台风季节,黄国忠始终坚持在抗台一线,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时,他一直坚守在火化间,在台风肆虐期间,在极其危险的时刻,保住了苍南县殡仪馆配电房的正常运行,保证火化炉设备能顺利地完成火化任务。

2020年春节,疫情形势严峻。“若有战,召必回。”,大年初二,黄国忠放弃了在江西老家与亲人团聚的时光,驱车赶回苍南,积极参与苍南县殡仪馆疫情防控和遗体火化工作。疫情给火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黄国忠把床搬到了火化间,一个人24小时坚守在火化间,不问白天黑夜,只管默默地奉献,认真完成每天的火化任务。面对疫情,他敢于担当、敢于尽责、他敢于冲锋,他以他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篇篇战“疫”故事,他是一名大无畏的战“疫”先锋。

黄国忠二十二年如一日,一直战斗在殡葬事业第一线,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多次被苍南县民政局和苍南县殡仪馆评为先进工作者,其所在的火化组也多次被评为集体先进工作组。他以踏实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尊重,2003年度被苍南县人民政府评为抗拒非典个人先进,2010年获得苍南县首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称号;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表现突出,受到中共苍南县委嘉奖,获得“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上一页】
【目录】 【目录】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