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归根——渝浙两地志愿者接力寻亲纪实 | ||||
|
||||
让长眠永川75年的英魂归根 ——渝浙两地志愿者接力寻亲纪实 “金士生烈士的家乡在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三江村。”这一消息象长了翅膀似地传开了。原来长眠重庆永川的金士生烈士与家乡“失联”75年后,经渝浙两地志愿者接力寻亲,终于帮英烈忠魂寻回了故乡。 两地接力寻亲 “帮烈士回家,就是帮历史补上一块拼图。每一块拼图的回归,都是对忠魂最好的告慰。”今年清明节前后,浙江省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重庆市永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不约而同地启动“让烈士回家”寻亲行动,特别4月2日永川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让忠魂归根!请帮这9位安葬在永川的烈士寻亲”,其中写明:“金士生,男,浙江温州乐县东女乡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35师103团1营3连战士,1950年3月31日在四川省永川县五间乡太平寨剿匪中牺牲。”寻亲志愿者根据有限的烈士信息四处忙碌起来。 “重庆市永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安息在他们那里的烈士找亲人。烈士:金士生,男,浙江温州乐县东女乡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35师103团1营3连战士,1950年3月31日在四川省永川县五间乡太平寨剿匪中牺牲。由于烈士家乡地址就是这个样,重庆方面一直找不到烈士的家......”4月11日20:40,退役老兵、寻亲志愿者候定锦在“温州市英烈文化研究智库”微信群中发布了此消息,立即引起大家关注。他告诉说,他主动参与为烈士寻亲行动,惊动了他的战友。此次就是他的龙湾区战友、温州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副会长张国松转来自己的慈溪战友、寻亲志愿者林晓雷关注的寻亲信息。 “乐清市有一名叫金士生烈士。”温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史料科科长陈淑娴当晚立马接力,从中华英烈网上查到,金士生烈士1931年10月出生,籍贯浙江省,生前为战士。1950年,在四川省永川县7区牺牲。同时志愿者黄松光从百度百科上查到相关烈士资料,写着“金士生(1931年10月-1950年1月),浙江省乐清县南塘镇三江村人,生前为陆军战士,在四川省永川县7区牺牲。”志愿者怀疑,这两个“金士生”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家乡就在乐清市南塘镇三江村。 媒体行动寻亲 “您好,我们想为一名安葬在重庆的烈士寻找亲属,希望通过你们新闻的力量扩大寻亲线索……”当晚(11日)21:00,温州市融媒体中心编委张羽收到了寻亲志愿者黄松光的信息。他当即将这一特殊的求助信息转交给了“新闻110”记者。 接到线索后,当地媒体迅速展开行动,并在乐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下查阅到1983年换发、补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审批表中,发现一份档案中记载的烈士名字为吴士生,籍贯标注为南塘镇三江村,出生日期为1931年10月,1948年12月在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入伍,牺牲地点正是四川省永川县,出生日期、牺牲地点与金士生高度一致。同时资料显示,吴士生在四川永川县太平岩剿匪牺牲。此外,从早期烈士英名录中查到“金士生,乐清县南塘公社三江村,1948年12月入伍,12军35师战士,1950年4月1日在四川省川县川县剿匪牺牲.....” “吴士生?金士生难道是同一人?”工作人员告诉说这个“吴士生”很可能就是“金士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永川当地曾经发函联系乐清民政局,确认金士生烈士的身份。工作人员告诉称,在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还设有他的烈士墓碑。为了进一步核实,记者一方面通过志愿者找到了永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联系方式。另一方面从资料上获悉了烈士登记亲人是“堂侄”、南塘镇三江村村民吴思宏。 “金士生?那很可能就是我叔叔啊!”当记者拨通南塘镇三江村村民吴思宏的电话时,对方的声音瞬间激动起来。据吴思宏回忆,金士生是家中的独子,1950年牺牲后,只留下53岁母亲黄玲珠。而吴思宏的父亲眼看金母无人照顾,就自愿认金母作“母亲”,承担起她的抚养义务。“金母是我们的干奶奶,而金士生就是我们的叔叔,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已经是金士生在世唯一的亲人。” “奶奶晚年全靠我们家照顾,我们待她如同亲奶奶一样,直到去世前,她还念叨着要找到儿子的安葬地。”吴思宏称,几十年来,他们家人想要悼念金士生,都前往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他们亲属辗转多地打听消息,始终找不到金士生的最终安葬地。 “从没有想过,他竟然就在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新建烈士陵园。”吴思宏称,他曾经在重庆工作很多年,一听这个地名就十分熟悉。 为确保万无一失,4月16日当地将线索同步反馈至重庆市永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作进一步核对了原始资料,从而揭开了一段尘封跨越70年的寻亲往事。该局工作人员表示,要创造条件联合乐清方面,将为金士生家属安排祭扫活动。 重现“太平寨血战” 据重庆市永川区提供的资料显示,五间镇隶属于重庆市永川区,地处永川南部。太平寨,顾名思义永保太平,然而太平寨并不太平。1949年12月4日,永川和平解放。但是,太平寨内大户们不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与国民党部分溃逃人员、当地土匪等勾结在一起,将这里作为据点和堡垒。 1950年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5师103团“老虎连”,担负剿灭这股残匪的任务,在连长武志江带领下追歼残匪陈鹤鸣,到达五间乡太平寨。“老虎连”本着党的一贯政策,对陈鹤鸣等匪众发动政治攻势,晓以利害,劝其投降,许以自新之路,殊不知匪众拒不接受,并狂吠“固守待变”,劝降两次失败,“老虎连”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在炮火掩护下老虎连发动了第一次试探进攻,由于太平寨墙垣坚固,护城河水宽沟深,加之残匪居高临下,火力强大,苦战数日,我军仍寸步不前。解放军调整火力部署,将所有迫击炮集中轰击寨墙,发动了第二波进攻。在我军强大炮火攻击下,终于墙崩寨破。身经百战的“老虎连”干部战士,在连长武志江的率领下,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越过护城河,炸毁墙垭,攀梯破寨,浴血奋战。“固若金汤”的喻家坡太平寨终于土崩瓦解。但在喻家坡的激战中,我军卢淮南、金士生等17名干部战士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今,仍有9名烈士未能找到亲属。永川人民怀着无比悲痛之情,在太平寨东南方的正面,为烈士建造了陵园,矗立在陵园中的那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仿佛时刻讲述着战斗经过,诉说这人们对烈士无尽的哀思,也激励着我们永远缅怀烈士遗志,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
||||